近年來,許多科技館力求改變“學科分類式”的展廳劃分辦法,嘗試“主題展開式”的展覽,“主題展覽/展廳”甚至成為了各地科技館的時髦用語。但是在我們所看到的絕大 多數“主題展覽/展廳”中卻找不到真正的主題思想。
根據上述定義,科教設備設計,主題顯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而且是作品所要表達的核心思想,因此可以稱之為“主題思想”。從創作者角度來說,主題就是他通過作品想表達并讓受眾理解、領悟的某種特定的思想、觀念、概念或情感,甚至可以用一兩句話加以概括。科普展覽同樣也是一種作品,它的主題應是某種科學的思想、觀念或概念。
你聽說過煤礦里的火災嗎?那景象是萬分可怕的。濃黑色的煙霧籠罩著大地。巖石給燒裂了,火舌從地底下伸出來,好像要舔光地面上的一切。
整個的煤層燃燒起來了。過去,人們很難把這地底下的火焰熄滅,只有讓它成年累月地燃燒。白天,濃煙把太陽遮得暗淡無色;夜晚,火光把天空映得通紅。
俄國的化學家門捷列夫(1834—1907)有一回看到了這樣的火災。他忽然想到一件事兒。是熄滅火災的方法嗎?不是的。他不主張熄滅這地底下的火焰,而是要控制它,科教設備定做,利用它。
科普展品簡而言之就是展示科學、普及科學知識的產品。科普展品具有科學性與生動性,科教設備,能把科學知識生動化、形象化的展示出來。用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
科普展品是科學知識的展示,正因為如此,科普展品定將成為科普教育乃至素質教育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現今社會素質教育已經走上了教育的正規化日程,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科普教育也突顯出其重要性。科技館、科教館出現在各種小學、中學校園內,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而這些科技館正是由各種科普展品所組成。科普展品成為科技館組成中的主要元素。
同時,從本質上說,科教儀器設備,科學普及是一種社會教育。作為社會教育它既不同于學校教育,也不同于職業教育,其基本特點是:社會性、群眾性和持續性。科學普及的特點表明,科普工作必須運用社會化、群眾化和經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現代社會的多種流通渠道和信息傳播媒體,不失時機地廣泛滲透到各種社會活動之中,才能形成規模宏大、富有生機、社會化的大科普。而科普展品的存在即是科學普及的一個直觀、生動形象的體現。